郭关艺术网 著名画家郭关
 
   

音约吧音乐平台采访郭关
发布日期:2017-5-17 点击次数:2277

音约吧音乐平台采访郭关
2017年5月

您从小学习绘画和古琴,主要是受谁的影响?

 

我的曾祖父、爷爷以前都当过私塾的先生,我父亲也当了一辈子老师,他们都喜欢琴棋书画,家里有关书画古琴的书籍很多,从小我爷爷、父亲就教我写字画画、弹琴,虽然他们的水平并不太高,只是业余爱好者,但耳濡目染的熏陶对我影响很大,自小就喜欢与书画古琴有关的一切。但在七八十年代如果太热爱书画古琴等是属于不务正业的,我虽然很喜欢文艺,但我父母更多的还是希望我好好读书,上个好学校,将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谋生。那个年代书画古琴也不能谋生,所以父母并没有特意的去培养我,并不像现在的小孩子,父母想尽办法让小孩子学更多的文艺,上更多的培训班,有时候可能小孩子并不喜欢这些,是父母强迫的。而我小时候更多的还是来自骨子里对书画古琴的热爱。

 

学习古琴对您的绘画创作有什么帮助吗?同样的,绘画的过程对您深入了解古琴又有什么影响?

 

从事书画古琴两门艺术的实践,可以很深切的感受到两门艺术的相通之处,这种感受并不只停留在表面的理论上,而是可以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实践当中,我以前做过相关的讲座,专门分析书画与古琴的相通之处,其中我就例举了很多实践中的共通点,比如说书法经典中相同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的不同处理方式,与古琴音乐中相同音符同时出现时的不同处理;如何在演奏实践中去表现出绘画中的空间、色彩效果;绘画中的节奏处理与古琴音乐的节奏处理方式;还有黄金分割比率在书画作品与古琴音乐中的展现等。

 

从国画转向学习宗教,有没有什么人或者事给您一些启示?

 

我以前在大学学的是写意山水画专业,毕业后发现很难画出自己的风格,技术再好也容易与人雷同,我意识到艺术的变化根源应该是来源于思想的变化,而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变化,为了寻找突破我选择了宗教哲学的学习,为什么选择了学习宗教,因为我认识到人类思维最高的维度是在哲学思想里,学习西方哲学我们东方人不具备语言文化的先天的优势,而学习中国宗教哲学就会亲切很多,佛道哲学思想是东方哲学思想里最为圆满精深的思想,除此别无其它,我从小就喜欢佛道文化,机缘一到,就自然迈入了宗教之门。先是学习佛家思想,再学习道家思想,通过学习让我对世界、人生、艺术都产生了巅覆性的认识,特别对佛家空性思想的学习,我执的认识,让我打破了许多以往的艺术成见,放下了许多自以为是的艺术思想,从而在创作上获得了很大的自由。

 

学习宗教让您的绘画风格产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是因为对事物的理解产生了变化吗?

 

人类世界思维最高的层次是哲学思考,宗教的核心教理教义其实也是一种哲学思考,对万事万物规律的总结分析,但宗教与纯粹哲学思辨不同的是,宗教还需要以信仰的方式去实践、身体力行那些教理教义,哲学思辨的结果可能就是几本著作供人阅读,比如有的西方哲学家对人类道德的思考非常的精深,但现实生活中可能这个哲学家会干出许多不道德的事情,思想与生活是完全脱离的现象在西方哲学界很常见。而宗教则需要全身心的去体证那些真理,并落实到现实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让自己的现实生活也符合教理教义,遇到人生的种种境遇,要能灵活圆满的用上教理教义去应对。我的思想里主要是受佛家思想、道家思想及西方后现代主义三个方面影响最大,我的人生观、世界观、艺术创作的出发点都离不开这三个思想的影响,对这些思想的学习,不仅仅让我的绘画产生了变化,对事物的看法也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大智慧的哲学家们能洞彻事物的真相,超越常人的思维界限,能深入核心并总结出真理,我只需要学习理解就能受益无穷。

 

您对音乐和艺术的理解也产生了什么变化吗?

 

通过佛道教的学习与体验,让我认识到了中国古典艺术审美根源,其实都在儒释道三家之中,最经典的中国古典艺术作品,其体现出来的审美取向都是充分贴合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准则,儒家崇中正平和,道家崇尚清虚自然,佛家崇尚绝尘脱俗,这种种思想深深印在了古代艺术家们的脑子里,在古代文艺作品品评中,也基本上是以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意境为标准。琴曲中《平沙落雁》成为经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描述的意境是基本符合儒家中正平和、道家自然清静、佛家清新脱俗的审美要求;而琴曲《广陵散》虽然结构宏大,技法繁难,但毕竟是描述杀戮格斗,报仇血恨的故事,与儒释道三家所追求的意境有所偏离,所以自古文人对此曲的评价高低不一;在书法上比较典型的就是《兰亭序》与《祭侄文稿》,如果论技法与才情,《祭侄文稿》肯定不输于《兰亭序》,但就是因为祭侄文稿的内容较之兰亭序来说,并不够中正温和、清新雅致,所以天下第一行书就成了《兰亭序》,倪瓒的画作视为逸品,就是符合道家清静自然、佛家绝尘脱俗的审美要求。儒释道的文化中都教化世人中正、内敛、温和、清静、脱俗,这样的审美内涵就影响到了中国艺术的点点滴滴。西方的摇滚重金属音乐,讲究情绪的极致发泄,有十分的感情,恨不得十二分发泄出来,而中国古琴音乐,则讲究有十分的感情,只发挥五六分就够了,所以历来古人弹琴并不是以悦耳动情为上品,绘画也并不是以华丽悦目、浓墨重彩为逸品,所谓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剩下感情色彩的要含藏起来,留给他人品味的空间,这有如国画的留白,有如苏州园林,讲究弯弯曲曲,遮遮掩掩,不让你一眼就看穿,一眼就看透,所以中国人在日常交流中说话总是会比较娓婉,有时甚至用些隐语,心里想表达的意思不直接表达出来,点到为止。

 

有没有想过在音乐上也进行一些创作?

 

这些年我其实一直在从事古琴、尺八方面的创作,积累了上千条即兴的素材。古琴方面最近几个月我公布了一些即兴的琴曲,是有关书画主题的琴曲,在历史上有关书画主题的琴曲是几乎没有的,我同时从事书画创作,对书画的感悟恰好可以通过古琴音乐表达出来。创作的前提是即兴,在即兴的基础上进行打磨整合,到最终形成影像作品并书写成谱,这个过程需要耗废很多的时间,所以目前我主要还是以即兴为主,并没有轻易的去从事创作,偶尔有一些作品出来,但总觉得还有更好的进步空间,所以创作的作品并没有公布多少出来。尺八的吹奏上也是如此,尺八因为从宋代到二十世纪都在日本传播,在中国已经失传,所以我现在已经在开始吹奏改编中国古曲,即要突出尺八的特色,与笛箫等吹奏乐器拉开距离,又要符合中国艺术的审美要求,这其实有一点挑战,因为没有先例可以参照,一切都要凭借自己的感觉去揣摩。但经过几次的来回试验,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尺八的中国化是我们这一辈吹奏尺八的人需要去完成的一件事情,即使我不去做,也总会有吹奏尺八的同道去做。

 

您接下来会在哪些方向投入较多的精力

 

我的主要生活就是书画、古琴、尺八三个方面,书法方面最近在深入临习米芾《蜀素帖》,前几年主要写爨碑,现在爨碑感觉可以暂告一个段落,对行书的学习仍在加强;绘画方面今年会从事一些自然实物装置与绘画结合的作品创作,目前已经完成了几件这样的作品;古琴方面仍然继续学习古曲的同时会再多花点时间在即兴创作上,找到不同的即兴创作语言,避免自我重复;尺八方面主要还是要花大量时间吹奏古曲本曲,跟三桥贵风老师学习之后感觉收获很大,同时也会尝试即兴吹奏与改编中国古曲。书画、古琴、尺八里主要的时间还是放在书画上面,其次是尺八,每天也需要练习两个小时左右,总之学习的过程很考验自己的耐力与细心,这其实就是学习艺术的修行,不断反省自己的错误,再不断的练习改正错误,认定自己想要走的方向,不忘初心,这就是很好的修行方式。

 
 

 

 

 
 
郭关艺术网版权郭关所有  湘ICP备05005000号

Copyright ©2004-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