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关艺术网 著名画家郭关
 
   

梁克刚微美术馆采访郭关
发布日期:2017-4-15 点击次数:1774

梁克刚微美术馆采访郭关
2017年4月

 

你是从小就喜欢画画吗?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的?

 

我在大概六岁的时候开始正式学习绘画,我最开始学习中国画时,是很传统的学习方式,就是从临摹芥子园画谱开始的,我爷爷、父亲都是教师,对书画都有兴趣,我家里现在仍然保存有祖辈从清代就留下来的画谱,我就是临着清代的芥子园画谱学习绘画的,印象很深的是芥子园画谱是刻印的,线条、墨色是只有一个层次的,父亲总是告诫我一定要画出浓淡变化,近景画浓些,远景画淡些,这也许是我最开始的“创作”,我最开始临的是山水,也许我生长在山村里的缘故,对山水有特殊的感情,在临画谱的时候,我就有时候会不老实,把几张画谱上的山树拼凑到一幅画上面,有时也把本来没有色彩的画谱加上各种颜色,这也许也是我一种“创作”,在毛边纸上整整临了几年后,才开始临习宋元的山水画,老老实实临过如《溪山行旅图》《万壑松风图》《早春图》等。

 

大学学习期间对你影响最大的老师是谁?或是什么事情对你触动最大?

 

大学的学习在我所有的学习历程中只是很小一部份,绘画上比较正式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爷爷,后来一段时间学过张仃老师的焦墨,还有许多技法学过古今中外很多的画家,多到我自己也记不清,甚至一些国外的画家我都叫不上名字,他们也都算是我心目中的老师;古琴方面学习较多的是龚一、成公亮先生,《广陵散》是跟李祥霆先生学的;尺八上张听先生与我亦师亦友,主要学习的流派是琴古流三桥贵风先生的曲目;书法对我影响较大的是孙伯翔先生,我对整个魏碑书法体系的认识基本上都是受教于孙先生的;在大学里学习宗教时,何建明、方立天教授等学者也让我受益非浅;我的师父董崇文道长时时言传身教,也让我对道教的理解更加深刻。

学习佛家与道家思想对我人生的影响是最大的,对佛家空性的学习,让我在人生与艺术的认识上放下了许多执着,对所有不同流派,不同学术观点的艺术现象我都能包容与接受,放下了许多一己之见后,艺术的天空更为广阔,灵感更加源源不断,创作更加自由。道家清静自然、无为素朴的思想更是让我受益,让我明白了中国艺术的根源在哪,认识到了古代书画、古琴等艺术的审美根源。“自然而然,反者道之动”的思想更是让我明白了在人生运动轨迹中如何做出自己的选择,总之学习佛家与道家思想改变了我的艺术,也改变了我的思想与人生。

 

你最喜欢的艺术家是谁?最喜欢的艺术流派是什么?平时比较关心的艺术现象是什么?

 

因为职业的关系,看过的艺术家太多了,创作作品之前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知己知彼,否则如何才能更好的找到自己的定位呢,即使创作出来,又怎么知道与其它画家的距离呢,每个艺术家都有闪光的地方,值得学习的地方,我电脑里收集的艺术家及作品图片有好几十个G,各种类别、风格的都有,曾经花了几个月时间停笔创作,就专门寻找一些不太知名的或是国外画家的作品,看图片看到握鼠标的手腕都起茧,阅读图片都到了想吐的程度,艺术水平的高低其实就是在所有艺术家库中一个对比过程,如果全地球只有一个画家,那么他是水平最高的画家,也是水平最低的画家,当然水平的高低对于他来说也毫无意义,大量的对比阅读之后,会总结出许多艺术的规律,比如艺术声望与艺术水平并不成正比的情况是普遍存在,西方许多所谓流派的大师作品其实也并不具有明显的原创性,仔细去寻找,会发现有一大批与他一起成长的画家与他的画风其实也很类似,甚至有些更为高明,但被美术史无情的淘汰,这其实是一个艺术的真相,可以破除很多对艺术幼稚的想象,我有许多朋友对艺术太过于理想化,总以为画得好就一定能写进美术史,画得不太好就一定会被历史淘汰,这其实都太过于极端的理想化,不符合艺术史的事实真相,重要的是放平心态,把艺术当作生活的一部份就可以了,与吃喝拉撒平等的看待,反而会更为轻松。仔细想来,优秀的画家太多,每个画家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一时也难以说出谁来。

 

目前这种类型的创作何时开始?最初是什么原因转向这种方式的?

 

我在二零一三年正式进入道门学习道教,这之前一直也很喜欢道家文化,但没有正式进入道教内部学习,道教是道家文化的宗教载体,在艺术审美上既然“禅意”成为了约定俗成的一种审美意境,那么“玄意”这种审美意境也值得探索,“玄”与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密不可分,这两年我的创作更多是去捉摸“玄”的意境,“玄虚”、“玄幻”、“玄妙”、“幽玄”等等审美内容都是一块很大的审美宝藏,里面有许多审美内容是传统中国绘画没有涉及的,值得去挖掘出来,“玄”这种审美意境在每个中国人心里都有接触过,西方人对“玄”这个审美对象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而我们东方人对此却有着深切地体会,中国的道学、道教是承载“玄”的形式所在,所以深入研究道学、道教才能体会到“玄”这一审美意境。在龙虎山天师府传度修道后,会发现许多的内容书本上是没有的,也写不出来的,比如经韵唱腔,还有高功法师结手印,在行法时,有些手印是需要藏在袖子里面的,这叫“藏天机”,如果不是道教弟子,这些手印也不会教给你,还有虚空画咒、目运符箓、叩齿唤神,有些看着脸颊在动,知道是在叩齿,但师父不告诉你,你就不会知道原来有些科仪里是先叩左齿,再叩右齿,如果不成为道教弟子,真正的核心永远也不可能知道。中国很多文化、思想、礼仪等都在道教的斋蘸科仪里保存了下来,在接触道教之后发现中国古人对自然宇宙、生命伦理秩序的崇敬在当今时代很值得学习,比如道士中有戒律,冬天门前的路结冰了,不能随意除冰,更不能用热水去融化冰雪,这在现代社会看似很难理解的事情,但在道教里却成为一条戒律,为什么呢?因为冬天冰冻的泥土底下会有生物冬眠,你一除冰,底下的生物就很有可能就会死亡,来年无法复生了,所以从这样很小的一个事情就可以看得出中国古人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特别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短缺成为了人类重大问题的时候。道教有安龙谢土科仪,简单说起来就是动土做建筑了,要用一个仪式来感恩泥土、感谢土地厚德载物,生养万物,这是对自然的感恩、敬畏,而在现代大多数人却看成了是装神弄鬼、迷信,道家这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很值得现代社会学习。

我的创作一直是想通过东方的精神去挖掘出新的审美价值,着力于探讨人性、人类意识的深层结构,对生命的状态与本质进行思考。深刻的体会这些精神需要宗教体验,有了宗教体验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不会流于表面,与人重复,才能抓住精神的内涵,宗教里面的精神源泉是博大精深、取之不尽的,这个领域有很大的空间可以作为。当然我也并不是为了艺术创作才去了解宗教,而是自身对宗教就有着浓厚的情感,有着虔诚的宗教信仰,才会去投入宗教修行,如果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去学习宗教,这样的目的也不纯正,也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宗教体验,宗教的修行需要心灵诚挚的皈依,才有可能真正达到明心见性,天人合一的境界。

 

你个人的生活和你的艺术创作之间是什么关系?

 

我个人的生活其实每天除了宗教上的功课外,其它主要都是在书画音乐的创作中度过,每天练一个小时古琴,临一个小时字帖,吹两个小时尺八,四五个小时用来绘画,其它的时间就是阅读学习,我的生活与艺术创作是一体的,艺术其实就是生活的一部份,两者不能截然对立,艺术不可能脱离于生活,这样的误解往往是人们会把生活中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分离对立来看待,机械的把艺术理解为精神生活,茶米油盐理解为现实的物质生活,其实这两者都是一个人生命活动的组成部份,我写过一篇小日记,标题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是个伪命题》,日记中我写到:生活是生命活着的过程,是生命所有的活动内容,艺术本身就是人类生活的一部份,艺术不可能独立于生活之外,所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是个伪命题,艺术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份,不能说来源于生活,好比不能说“男人来源于人”,貌似合理实则伪辩。

 

艺术创作在你的生命和生活中是什么位置?你希望通过艺术作品表达什么?

 

艺术创作是我生活的轨迹,虽然占很大的比重,但我不会认为艺术是我生命的所有,也不会执着的认为艺术在我的生活中是至高无上的,我所有创作的作品,其实就好比走过的路留下来的脚印,生命从出生到死亡,就是在走一条路,走过的路总留下了一些脚印,但我不能去过份的看重自己的脚印,回头迷恋自己的脚印不仅是在浪费生命,而且耽搁了前进的路程,路永远在前方,生命不息,创作不止,内心的安宁与祥和才是我的追求,所有的艺术创作其实都是在审视自己的内心,检查自己的思想,最终是获得心灵的自由与安宁,与自然和谐共生。

 

 

 

 
 
郭关艺术网版权郭关所有  湘ICP备05005000号

Copyright ©2004-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