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关艺术网 著名画家郭关
 
   

《艺术的力量》杂志采访郭关
发布日期:2015-4-25 点击次数:2009

《艺术的力量》杂志采访

2015.4.24日据录音整理

 

讲讲您和艺术是如何结缘的?

 

我可以说是出生在书香世家,我的曾祖父在清代就是私塾先生,我爷爷、父亲都是学校老师,家里现在还有曾祖父从清代留传下来的《芥子园画谱》《道书》等,我的曾祖父、爷爷、父亲都写书法画画,在我的家乡一直都是有名的文化人,谁家有红白喜事需要写对联,就会请他们去写,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看过爷爷画过的工笔老鹰,栩栩如生、气势雄伟,还看过他画了不少写意画,后来搬家,这些东西都遗失了,我的父亲也喜欢画画,家里还有不少梅兰竹菊的画谱,我从小就拿着毛笔临摹画谱,临书法帖,所以说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艺术的家庭氛围中,小时候我们家里经常举行音乐会,我父亲拉二胡,我妈妈唱歌,我吹箫,我哥吹笛子,这样一场小型的家庭音乐会就举行了,其乐融融。所以我对书画及音乐是从很小的时候就接触的,我的书画与古琴大多是爷爷教入门的,在七八岁的时候就进行正规的中国传统艺术训练,我的古琴是世家,祖上有南宋古琴大师郭楚望,中国十大名曲《潇湘水云》的作者,小时候我不懂这些传承,只知道听爷爷的话,让我怎么做就怎么做,现在想起来我爷爷的书法是属馆阁体的,中规中距,绘画是清四王一类,也是中规中距,虽然在艺术上的成就不是很高,但对于入门的我来说,却提供了一条最直接有效的学习路径,虽然我对艺术许多的理解是在离开家乡在外求学时形成的,但小时候的基础至关重要,从小生活在艺术的家庭氛围中,这让我一直在骨子就喜欢中国的传统艺术,后来出来读书,虽然有过一段的工作经历与艺术无关,但我后来还是决心走上艺术的道路,后来又一次搬家的时候,还找到一些我小时候绘制的画作,大多是摹古的画作,看上去很单纯,小时候学画的一幕幕似乎历历在目,令人感叹童年不在,时光勿勿。

 

迄今为止,您和艺术之间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或者印象深刻的事情发生?

 

印象较为深刻的是我与宗教界一些高僧大德的交往,我最早感受佛教带来的震撼是十多岁的时候,在湖南密印寺,沩仰宗祖庭,新年祈福的大法会上,凌晨四点,天都还没有亮,跟着法师们一起做早课,法师们雄浑的诵经声深深把我震住了,仿佛一股强大的力量从前胸透到后背,又从头上灌顶而下,我整个人在大殿里被震得一动不动,泪流满面,至此与佛教结下来了缘份,我的硕士专业是宗教学,佛教文化方向,宗教身份上我是属于佛教皈依居士,道教道士,我的艺术创作与我的宗教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数年来有幸亲近了一诚长老及星云大师、任法融道长等高僧大德,他们的年纪都已经是古稀之年,修行品德是众人皆知,我一个青年人能有缘接触到这些高僧大德已经是很大的福报,与他们交往的点点滴滴都会留在我脑海里,第一次在法源寺见一诚长老时,他已经坐在轮椅上,但非常认真细致的整理着衣物,迎接我的到来,我合什顶礼时,他还在赶忙整理好衣角再还礼,这样的细节,让人心生感动,说明了他老人家的内心真正尊重每一个人,这是修行高深的体现,越是修养深厚的人,越是在每个细节都体现出谦卑恭敬,这值得学习,特别在有些所谓小成就的时候更不能沾沾自喜,更应该谦恭礼让周围一切的人或物。一诚长老用颤抖的双手,认认真真写给了我“翰墨三昧”四个字,这是对从事绘画的我一个鼓励,也是一种鞭策。星云大师给我的画册作过长序,题过“工巧菩提心”“山水人生”“不可说”等书法,目前我悬挂出来的是“不可说”三个字,这三个字不仅高度的体现了禅宗的精神要领,这对于我的艺术创作来说也有着莫大的契合之处,绘画是视觉艺术、古琴音乐是听觉艺术,这些艺术种类都有别于语言艺术,当代艺术中的许多创作沦为了作者不进行大段文字解释,观众根本就无从捉摸作者的心思,而又有些传统绘画则变成按图索冀的文字说明,这些都不可取,美是距离产生的,作品的精妙之处就在于作者不说、观众不说,而却又能心领神会,这也是我艺术创作中正在努力的方向,所以星云大师题给我的这幅书法别有深意,一直悬挂在工作室。


您如何界定艺术呢?这种界定有无阶段性变化吗?

 

艺术发展到现在,各种形态都有可能发生,所以艺术不应该去界定它,越是没有界定,就会有越多的可能会发生,这些可能往往就能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艺术这个词的能指与所指都是有限的,简单说起来就是在 “艺术”这个词产生之前,就肯定有了许许多多“艺术”的活动,但这些从事我们所谓“艺术”活动的人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在从事“艺术”,从事艺术创作最好不要先有个“艺术”先入为主的概念,也不要有“艺术”与“非艺术”的分别,有了这些种种的执着,往往就给自己制造了一付枷锁,使得自己的心灵没有办法自由的翱翔,艺术是生活中的一部份,是人生命过程中的某种产物,多用点心去生活,艺术就会多一些,绘画、舞蹈、装置、影视等等,无非都是有意无意之间用某种有形无形的痕迹显露人类生命过程中的思考与感动,艺术这个词在人类的历史中存在只会是一段时间而已,在没有文字的时候,人类已经有了许许多多的思考与感动,然而文字的能力是有限的,能描述的范围也很有限,艺术这个词终究会完成他的使命,直至无法装载更多的涵义而崩溃,我相信人类在今后会有更多的“艺术”产生,直至未来,肯定不是我们今天所想象的“艺术”的感受,生活在清代的人无法想象21世纪的所谓形形色色的“艺术作品”,我们生活在21艺术的人们也同样无法想象24世纪或者更加未来的“艺术”是什么样子,所以,对艺术的任何的界定其实都是徒劳的,最佳的办法就是通通放下这些执着,管它什么艺术不艺术,做好自己当下的事情就可以了。

 

当艺术介入您的生活时,生活是否受到了影响或者改变?在生活与艺术之间遇到冲突时,你会怎样选择?

 

我一直认为艺术就是生活的一部份,两者不能截然对立,艺术不可能脱离于生活,这样的误解往往是人们会把生活中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分离对立来看待,机械的把艺术理解为精神生活,茶米油盐理解为现实的物质生活,其实这两者都是一个人生命活动的组成部份,我写过一篇小日记,标题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是个伪命题》,日记中我写到:生活是生命活着的过程,是生命所有的活动内容,艺术本身就是人类生活的一部份,艺术不可能独立于生活之外,所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是个伪命题,艺术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份,不能说来源于生活,好比不能说 “女人来源于人”,貌似合理实则伪辩。

在艺术之路上,与您朝夕相伴的始终是创作,请讲讲在创作过程中最让您感动的几幅作品?为什么感动?

 

我的作品一般在创作出来之后会小感动两三天,挂在工作室的墙上,不时的观看,也不时的修改,但两三天之后就不太会再关注它,因为我的灵感创意很多,还有下一幅作品需要继续创作,总体来说,我对我的创作都是不满意的,每件作品创作完成之后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寻找它的不完美之处,我也时常警惕自己,不要有自我满意的感觉,这将意味着艺术生命的终结,也正是因为不满意,才意味着我还有许多进步的空间,所以才会不断去追求完美,艺术创作就是在追寻完美的路上,没有终点,偶尔的感动也只是暂时的,我更加期待下一件作品给我带来的感动。

 

 
 
 
郭关艺术网版权所有 北京天人居画廊制作 湘ICP备05005000号
E-mail:ybbud2008@126.com QQ:727909251
Copyright ©2004-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郭关艺术网版权郭关所有  湘ICP备05005000号

Copyright ©2004-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