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关艺术网 著名画家郭关
 
   

古拙与古雅的区别
发布日期:2020-2-28 点击次数:855

有人说古的东西就一定雅,这是不一定的,古拙与古雅是有很大的区别,虽然两个都是属于“古”的范畴。“古”是时间的累积,经过历史沉淀的东西大都是具有古意的。经过时间的洗刷,历史的风化,所以大多“古”的东西同时也是旧的状态,旧的东西大多又是残缺的、不完整的、苍桑的,如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表达锈迹斑斑,粗粗糙糙,与现代铜制品的光滑亮丽是完全不同的。非常古老的东西同时又具有不成熟的特征,因为在很远古的时期,每阶段文明发展初期的东西会更显“古意,历史上有很多文明已经断代,没有了后续几百上千年的时间累积,不断去更新去完善。比如说甲骨文,文字数量能考证的已经很有限,其刀刻的点线状态以及结构较之工整的秦代小篆来说就显得不那么成熟;就楷书而言,北魏时期的楷书较之唐代楷书来说就显得没那么成熟。当然不一定成熟的就是是最好的,不成熟的东西很生动,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与想象力,成熟的东西虽然易于大众流传与接受,但又往往没那么生动,显得刻板、匠俗。“古拙”是两个字,古的东西不一定拙,也有距离我们现在很久远的古物,但在古时就很成熟了,比如小篆,线条匀净,结构严谨,虽然很古远,但并没有多少“拙”的感觉,唐楷距今也算古代,但欧阳询、柳公权的书法并不能算得上是“拙”的,王羲之的书法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飘逸灵秀,而不能用古拙来形容。古拙更多的是指即古老而又不成熟、不完整、破旧残缺的东西。比如书法《好大王碑》就让人感受很古拙,原碑因为风化,所以拓本字口粗糙,有残缺破旧的感觉,加之字体要似隶似楷又似篆,点画非工整匀净一路,拙的成份就凸显出来了。周代的青铜,一些出土的鼎,在泥土里深埋了几千年,器物本身有了锈斑、有了残缺,这就有了拙的感觉,还有一些远古人类手工捏制的陶器,不修边幅、粗糙质朴,加上时间风化残破,拙的味道就非常明显,这些远古人类制作的泥塑或陶器,很古也很拙,但却很难称得上其是雅的。雅的产生其实更多是来源于人类文明积淀到了一定阶段才产生的,雅是一种文明、是一种文化,有了成熟的文字、有了成熟的社会结构,产生了有意识的文艺创作作品。比如说《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这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才有可能产生的产物,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份,“雅”这个汉字就是由诗经而出,《白虎通.礼乐》中解释说:雅者,古正也,这里解释到的雅,确实是有“古”的成份,但是“古正”,既古而正,并非“古拙”。所以雅的东西是带有人类文化气息的、是人类文明教化成果的显现,不是远古人类仅为生存而做出的某些条件反射。虽然中华民族各个时期文化的氛围与文化气息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中国的文化气息一直是在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文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人与他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后期产生的道家、儒家、佛家中这种气息更为明确与典型,儒释道思想的广泛流行与传承,至此成为中华民族主要的三大思想来源,三大思想流派似一鼎三足而立,影响到了每个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个体在与外界发生关系时势必产生矛盾,众多先祖们总结出来公认的,并且一以贯之观点都是,个体避免与发界发生矛盾时,个体都应该采取收敛而克制的方法,儒家讲个体需“知止”,讲克己复礼;道家讲个体应该清静无为,应该敬畏自然;佛家讲修行需要破执灭欲。他们都是认为人性的欲望是无穷的,应该加以克制与收敛,即使是需要享受自然合理的人欲,也须是在遵循自然规律,不违理天理的基础之上。由此可以,雅的本质内涵其实是属于一种优美的收敛与克制,所以有“优雅”一词,雅更多是是带有小巧而精致、空灵而柔和的气质。“雅致”一词更是说明了“雅”应该不是粗大、沉重的,而应该是具有小而精,细而柔的特征。颜真卿的《大麻姑》有古籀之气,庙堂之气,字形饱满外拓,章法紧密,在“古拙”与“古雅”的审美倾向来说,“古拙”会更为准确,与“雅致”似乎有些距离。而弘一法师的小楷,章法疏朗,布局空灵,点画蕴籍,清雅的感觉就令人油然而生。从而可以知道,“古雅”的特质是即时间久远,但又是有人类文化积淀的东西,有人类有意识的艺术创作成份在里面,并且这种创作是具有优美内敛精神的,以精致柔和的方式呈现,不是张扬做作、粗制滥造,大刀阔斧的东西。认识到“古雅”,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些古玉雕,小而精致入微,沁润可心;晋代钟繇的小楷《力命表》,章法疏朗、点画蕴籍内敛,唐代书论家张怀瓘在《书断》中说钟繇书法:“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唐末杨凝式的《韭花帖》,后人评价为“风神简静,端庄温雅”。还有古代文人雕刻的一些砚铭,唯美的诗词配上精致的书法,古雅至极;宋元时期的小扇面绘画,这些东西都是古雅的,充满文人气息,是有高度审美的文化人参与创作,具有高超的技巧,呈现出来是一种精致内敛的状态, 他们并不是残缺破旧的,也不是不成熟的呈现,这就是古拙与古雅的差别所在。古拙的东西猛一看容易让人误会的感受到粗头乱服、粗制滥造,技术含量低,没文化修养。古拙其实是“古”与“拙”的相加,有些人理解有误,认为拙的东西就一定会古,通过上述我们知道古的东西不一定会拙,同样拙的东西也不一定会有古意,“古拙”是比较高级的审美方式,但只有“拙”没有“古”就比较低级了,古的东西是带有深沉、博大、雄浑、厚重气质的,拙是不成熟、不规范、苍桑风化,破旧的,所以在不成熟、破旧苍桑风化的基础上还要加上深沉,雄浑,厚重等才可以称得上是古拙。例如写魏碑摩崖石刻,那个时期很多摩崖的字形结构不太成熟、苍桑风化、破旧严重这是属于拙,但如果写摩崖书法,不写出摩崖的雄浑厚重、博大深沉的气质,就会很难看,就会成为被人讥笑的“烂石书”“车祸现场”,所以写摩崖书法,用笔需要厚重雄浑,落笔当遒劲深沉。绘画亦然,这也是为什么儿童画、儿童书法不能算是很顶级的艺术作品的原因,现在有不少人崇尚儿童画、儿童书法,因为他很拙、很天真、很质朴,在匠俗泛滥、整饬流行的当今给人以出乎意料、异想天开之感、这确实是一种对成年人禁锢灵性的冲击与解放。但是儿童绘画、儿童书法虽然拙、虽然质朴、虽然天真烂漫,但他却不古,因为古是需要历史时间的积淀,需要高度的艺术眼界与艺术审美修养才能探测得到,也是需要艺术家深厚的技术功底才能表现出来,这点是过于年幼的儿童所难以企及的。虽然儿童画、儿童书法有其可取之处,但美术史事实上没有记录过哪个儿童成为艺术大师。拙的作品如果表现出来没有博大、雄浑、深沉、厚重的气质,那么就很难看了,书法绘画中如果外表拙,点线质量却飘浮、扁薄、油滑、尖刻,这就是不入流的欺世盗名之作了。在现代工业社会、诸多艺术手法已然非常成熟的当下容易匠俗泛滥,于是很多人追求返朴归真,大巧若拙,古拙审美的振兴也是理所当然,古拙本身也是很高级的一种艺术审美方式,艺术家们也对古拙的表现手法钟爱有加,这其实也不可说是聪明艺术家的一条终南捷径,说是终南捷径是因为“古拙”相对于“古雅”来说,古拙审美呈现可以不需要经过太多苦读书的文化积淀,免去深入做学问之苦,而古雅审美呈现则是需要扎实做学问,深入读书才可以正宗呈现出来,对于具备古雅审美经验的人来说,这是做不得半点假的。2020.2.12

 

 

 
 
郭关艺术网版权郭关所有  湘ICP备05005000号

Copyright ©2004-2006 All rights Reserved